请输入关键字
top
瑞金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懋功会师 过草地 激战腊子口 大会师 延安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
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特别是湘江战役后,严酷的现实使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以及广大指战员深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危害。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突破乌江
1935.01.01 - 1935.01.05
遵义会议召开
遵义会议参加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遵义会议上主要报告和发言(摘要)
秦邦宪(博古)
会议开始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主报告)。报告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强大;白区革命运动薄弱;各根据地之间配合不好;根据地后方物资供应差等客观原因。对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缺乏认识,并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周恩来
接着作副报告即军事报告,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同时批评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张闻天
针对秦邦宪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责任所作的辩护,作批评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亦称“反报告”)。报告列举事实说明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秦邦宪、李德在军事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违背了过去红军在长期作战中所形成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
支持张闻天的报告,并就长征以来各种争论问题,主要是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作长篇发言。发言批评秦邦宪在向大会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指出秦邦宪和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站代替运动战,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支持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从而被敌人以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使红军招致损失;强调这一路线同红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
王稼祥
旗帜鲜明地支持张闻天的“反报告”和毛泽东的发言,批评秦邦宪、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明确提出应由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
朱德
批评秦邦宪、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长征取得的第四个胜利是在遵义举行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仅有政治局委员,还有全体军事领导人、各军的军长和政委......我们在这次会上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最后阶段与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举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陈云在共产国际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中译稿)
遵义
遵义会议作出的四项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
遵义会议的延续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 转战贵州出奇制胜 勇往直前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