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赤水 摆脱被动
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后,
根据敌情的不断变化,毛泽东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决定暂时放弃由赤水北渡长江的计划,指挥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29日分三路从元厚、土城地区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改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
二渡赤水 遵义大捷
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三渡赤水 引敌西进
中央红军取得遵义战役胜利后,为了粉碎蒋介石策划的新围攻,毛泽东当机立断指挥红军主力再度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三渡赤水河,重入川南,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部署。
四渡赤水 跳出重围
中央红军三渡赤水、重入川南后,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重兵围堵,毛泽东果断指挥红军以隐蔽、神速的行动折而向东,于3月21
日至22日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继而南渡乌江,威逼贵,阳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